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道一居”欢迎您到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田螺坑画院院长博客

 
 
 

日志

 
 
关于我

卢果,道一居士。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研究生、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全国人大人民艺术家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逸仙艺苑指墨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田螺坑画院院长。受石涛一画论启发,独创中国山水三笔画法及鱼网皴,于自家山水中虽千变万化且不离其宗。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入手,参透宇宙万物和社会人生之规律,并于山水画中融会贯通。主张知而后行,悟而后修。极力体现阴中有阳,刚中有柔的南方山水风格。多次举办画展并出版画册。

【原创】关于“传统与创新”的粗浅思考  

2010-03-17 11:14:59|  分类: 理论与实践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当今中国画坛,是历代画坛最繁荣时期,无论画家,画种或书画市场,堪称中国历代的高峰。生为当代画家,甚感欣慰,倍受鼓舞。而谈到中国画,特别是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问题,主流与非主流问题,可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各执已见,争论不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好的,百花齐放的前提是百花,也就是关于真、善、美的问题。百家争鸣的前提是百家,(这个百家可能要解释一下,中国的诸子百家,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分支,它的总源头应该是易经),也就是传统问题。百花齐放,花美花真花善自然有人看人爱人买。百家争鸣却应该建立在尊重传统、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现在画展很多,画好不好评委说了算。一个画展少则数百幅,多则上千幅,几个评委走一圈就累了,在画前能停留的时间不多,而且越往后越累,评比出来的画难免带有严重的个人审美倾向,会有负面影响,产生“东施效颦”的效应。而很多的评论都是建立在个人的认识和观点上。这种争论是狭隘的,是有害的,因为它混淆视听,误人子弟。

     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某家某派,也不是某朝某代,更不是主流与非主流。因为某家某派只能代表某个区域某些人的一种艺术风尚,某朝某代也只能代表某个时期流行的各种风格,而主流与非主流则贯穿于某家某派与某朝某代中同时并存,是一种时尚。传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得以繁衍发展的基因。这种基因流动在我们的血液中,遗传在我们的细胞中,影响着我们的语言特征、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公共关系的确立。可以说,你有了这种基因,你就是中国人,你就具备了中国人的特质。你具备了中国人的特质,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画家。(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能”)。

这种基因是什么?它就是从“天人合一,阴阳相谐”世界观衍生出来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很幸福,因为他可以享受我们的祖先七千年前就留给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去观察世界,修养自身,并能够轻松地获得“入世”与“出世”的自由(也可以理解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可进可退,可上可下,可现可隐,活脱一个“超人”。而纵观中国绘画三千年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可以贯穿始终的也只有这种 “天人合一,阴阳相谐”的世界观和由此派生出的传统文化。

一个具备了中国人特质的人要成为中国画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他要有高于普通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化物为我,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创造出个体思想与中国精神融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一个画家就好比一颗种子,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种子生长的土壤。有了种子和土壤,还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也就是中国人爱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只有经过精心的培育,才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一幅好画,就是一个好画家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加上“天地人”的配合创造出来的。这样我们就知道,种子固然重要,但如果土壤不对,也无法生出好的果子。就像把椰子树种到寒冷地区,把雪莲花栽到热带一样的荒谬。种子对,土壤对,好的果子是迟早会结出来的,只要你不停止努力。

学习传统不是因循守旧,也不是颠覆传统。学习传统是增加内力以超越古人。传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颠覆,但古人是可以超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和古人是同一颗种子,但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从传统上讲,古人更传统,从现代上讲,我们更现代。因此我们创新是当然的,不创新就是模仿古人。

生物进化法则之一告诉我们:用进废退。

这个法则教导我们每个人要不被自己淘汰,就必须感同身受,从思想到行为上都要切实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在社会与自然中学习、成长、提高。我周围有一大堆的画家,百分之九十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画家不写生,不体验生活,不与劳动者相处,而把自己关起来,模仿古人,模仿他人,然后排列组合,分割剪切,这是画还是游戏?

生物进化法则之二告诉我们:优胜劣汰。

这个法则是限制第一个法则的。如果你用了且用得好,就优胜,如果你不用或用得不好就被淘汰。这是一个画家的定位问题。有的人活在当下,有的人活在长远,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附炎趋势,沽名钓誉是一种活法。甘于寂寞,潜心艺术也是一种活法。一个艺术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活着”,但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能活得“很久”。问题是你想活着的时候活着还是死了之后还活着。

生物进化法则之三告诉我们:变异改良。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基因会发生变异,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可能会出现复古等变异现象,如毛孩,朱儒等。近几年的文人画或宋元院体画风流行,可以不可以说是一种复古?可是现在的文人与古代的文人根本不是一回事呀!这种基因的变异是不正常的,是艺术上的倒退。我们应该赞同的一点是基因可以改良,如通过手术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现代农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果树经过嫁接改良了果子。通过把种子送到外太空,让种子因长期在同一环境下循环生长而产生的惰性得到刺激,从而长得更好。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清代的郞世宁,如现代徐悲鸿,林凤眠,还有一大批写实派的油画家如陈逸飞、罗贯中等。而山水画家中我最佩服的是吴冠中老师,没有皴法,点、线、面是画面的主要元素,加以色点。非中非西,非古非今,高度的概括和高度的写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意境,这正是优良种子和优秀文化的完美结合,无以复加。

“继承传统,超越古人;体验生活,感同身受;身体力行,苦修勤画”,这是画家必须遵循的三步曲。而“用进废退”、“优胜劣汰”、“变异改良”则是艺术运动的三条规律,没有人可以逃避的。八十年代初,我在于山画院(现在的福建省画院)学习中国画时,一位山东画院的院长(对不起,我叫不出他的名字了!)给我们讲课,印象最深的是讲画家修为。他说中国画家是一种“苦行僧”式的行业,不能走捷径,也不能贪名利。当你年轻时,画是卖不好的,名也不可能大,当你老时,名利都来了,但又有何用?我前段时间读到一本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范曾老师主编的《东方美术》,开篇就是范曾老师写的《中国画纵横谈》,读后深感老师的博才多学,高深见识。而没想到三十年后,已经名重位高的他竟然能弯下腰来拜季羡林大师为师。这种学习与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风范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汗颜。画画这个地方,你可以来玩玩,修身养性,总比整天喝酒搓牌好。但你如果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要放下身段,死而后生!

最后,我借用吴冠中老师今年新春讲的一句话来结束本篇:没有徇道精神宁可改行!

 

 

                                                2010年3月17日晨

                                            收笔于八闽之南道一居

 

 

  评论这张
 
阅读(414)|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